几何光学实验讲义2025
透镜是组成各种光学仪器的基本光学元件,焦距则是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。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往往要选择合适的透镜或透镜组,这就需要测定透镜的焦距。望远镜及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,例如在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有读数显微镜、测量望远镜及自准望远镜等。在本实验中,同学们需要通过实验室给出的各种分立光学元件,按要求组成望远镜及显微镜。并利用所组成的聚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进行透镜焦距的测定。
【实验目的】
  1. 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(自准直法、共轭法、物距像距法)
  2. 验证薄透镜成像规律,理解高斯公式的应用
  3. 搭建开普勒望远镜与显微镜,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参数设计
【实验器材】
仪器名称 参数/数量
凸透镜 焦距:100mm、150mm、300mm、待测透镜×1
凹透镜2 焦距:50mm、150mm
平面镜、物屏 物屏:品字形、箭头形
光源与接收装置 光源:准平行LED白光光源,白屏
光具座系统 带刻度直线导轨(含滑块)
【实验原理】
1 凸透镜焦距焦距测量方法
常用的透镜焦距测定方法有物距像距法、共轭法和自准直法。
1.1 自准直法
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的光路图如图1所示。当物体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,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束,经凸透镜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。若用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平行光反射回去,则反射光再经透镜后会聚焦于透镜的焦平面上,所成像是一个与原物等大的倒立实像。凸透镜的焦距\(f\)可直接通过测量物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得出。这就是自准直原理。自准直法的特点是,物、像在同一焦平面上。
图1 自准直法(a)和共轭法(b)光路图
自准直法是光学仪器调节中常用的重要方法。
1.2 共轭法
固定物体与像屏间的距离\(l\)不变,并使间距大于四倍的凸透镜焦距\(f\)。将凸透镜置于物体与像屏之间,移动凸透镜可以找到两个特定位置,使像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实像,其中一个像为放大的像,另一个像为缩小的像。由高斯公式可以推出凸透镜焦距\(f\)、物体与像屏间的距离\(l\),以及透镜在两个像之间移动的距离\(d\)有如下关系: $$ \tag{1}f=\frac{l^2-d^2}{4l}$$
通过测量\(l\)和\(d\),利用(1)式就可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\(f\)。
1.3 物像法
直接测量物距 \( u \) 与像距 \( v \),利用高斯公式 $$\tag{2} \frac{1}{f}=\frac{1}{u}+\frac{1}{v}$$ 计算透镜焦距。
2 光学望远镜和显微镜
光学望远镜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折射(透射)式、反射式和折反射式主三种类型。在日常生活中,应用最多的是折射式望远镜。按照选用的目镜镜片的类型区分,折射式望远镜又分为开普勒式和伽利略式。
2.1 开普勒式望远镜
开普勒式望远镜是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,光路如图2所示。物镜和目镜皆为凸透镜。物镜的焦距较长,目镜的焦距较短。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过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倒立实像。当目镜的前焦点与物镜的后焦点重合时,目镜将以物镜所成的实像为物,形成放大的虚像。此时,当观察者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观察时,其通过目镜看到的虚像的视角远大于直接观看远处物体的视角。为此其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相比于直接观察物本身会更清楚。这种望远镜所成的像与原物体相比是上下左右颠倒的,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(Johannes Kepler)于1611年发明。后来人们为了能够成正立的像,在采用这种设计的折射式望远镜(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)的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。
图2 开普勒式望远镜光路示意图
2.2 伽利略式望远镜
伽利略望远镜(Galileo telescope)是一种物镜为凸透镜,目镜为凹透镜的望远镜。光路如图3所示,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(靠近人眼)焦点上。这个实像对目镜来说是一个虚物。该虚物经目镜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。伽利略望远镜优点是镜筒短,能成正立像,但它的视野相对比较小。
图3 伽利略式望远镜光路示意图
2.3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
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。在计量测试、科学研究、教学实验、医疗卫生等方面常用来进行微小长度测量和显微放大观察。显微镜的类型有很多,但基本原理和主要构造是相同的。最简单的显微镜可由二块凸透镜组成,它们分别称为物镜和目镜。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元件,它的焦距很短,其作用是对被观察微小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,以便在目镜的前焦点Fe附近形成放大的实像。此时,目镜等同与放大镜的作用,通过它观察放大实像时,实像将再一次被放大,使视角增加。最终在目镜前的明视距离(约25 cm)处,形成放大的虚像。因此只有当物体、物镜、目镜满足上述成像条件时,才能够清晰地看到放大的物体像。我们把为满足上述条件而进行的调节过程称为调焦。。
图4 光学显微镜光路示意图
【注意事项】
  1.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透镜表面。
  2. 不用的透镜请放在实验台上的透镜架座上面,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。
【参考文献】
  1. 孙晶华主编. 物理实验教程.北京:国防工业出版社,2009.
  2. 孙维民主编. 物理实验教程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1.
  3. 张志东主编. 大学物理实验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7.
  4. 李平舟主编. 大学物理实验.西安: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2002.